阿根廷为什么会输给英国呢(阿根廷为什么会输给英国呢)

2023-01-16 12:01:26 体育 qqbyg

英阿马岛战争双方损失 阿根廷为什么会失败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总共历经74天的英阿马岛战争终于结束,这场现代化战争对战双方情况如何,各自损失了多少呢?本站我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英阿马岛战争及双方损失

阿军死1000 余人,伤1300 左右,被俘11800 余人,损失舰船11 艘(沉5 伤6),飞机100 余架,耗资10 亿美元以上。英军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伤亡1000人,被俘200人;阿军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伤亡2300人,被俘1.13万人。

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有与英国有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为法兰克福群岛)后,英国为夺回马岛,进行了全国战争总动员,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当时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皇家空军、英国陆军也参加了战斗。此外,还征用了一千多艘的民用船只,为英军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皇家空军的“火神”战略轰炸机经过几次空中加油,航程上万公里来到马岛参战,可以说付出的代价很大!在战争中,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大西洋”号运输舰被击沉。阿根廷的“拉诺贝拉格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

英阿马岛海战阿根廷不仅在此次战斗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军工战力,在整个战争中,阿军死伤2300余人,被俘 11800余人,损失舰船 11艘,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阿根廷为什么会失败

1、仓促没有准备,当时阿根廷发生了政治、经济危机,阿总统加尔铁里即将下台,他为了保住更多权利,所以一意孤行发动了马岛战争。

2、阿根廷的军队没有团结起来,整体十分松散,没有凝聚在一起,这算是在战略方面的失败。

3、西方强国的釜底抽薪,当时法国与英国的盟友,法国故意对阿根廷十分需要的已经付款的“飞鱼”导弹拒绝交货,甚至还将“飞鱼”的技术参数告诉英国。

这场战争由于当时两国人口不多,军队也比较少,所以在人员伤亡方面来看,还是损失比较小的。

阿根廷为什么会输给英国呢(阿根廷为什么会输给英国呢) 第1张

海军和空军都拥有优势的阿根廷,为何在马岛战争中惨败给英国?

因为事实恰好相反,真正在海军和空军都有优势的一方不是阿根廷,而是英国。开始的时候,阿根廷在英国大意时得到了一点便宜,但飞鱼导弹总数非常少,用完之后就对英国再没有威胁了。

阿根廷为什么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败给了英国?

阿根廷政府太天真,一直认为英国不会出兵,然后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别人的实际政策,所以没有做任何准备。而英国在决定出兵后进行了充足的准备,甚至在出兵路途上,军队也在演习,训练。

武器没有自我研发和制造能力,*能对海攻击的飞鱼导弹才几枚,战争前没有储备,战争后买不到。而英国武器装备绝大数是自己生产,不存在战事缺货一说。

战场指挥混乱,海空陆3军各打各的,结果就是空军拼命,而海军全程看戏,陆军看了一半被按在地上摩擦。

阿根廷没意识到西方国家的虚伪,当英国划定禁航区域后,天真的认为西方国家是有信誉这东西的,然后在禁航区域外窥视。结果,送上门的肉不吃会被鄙视的,历史早就告诉你,信誉这东西西方国家并没有。

最后点,政府并没有确立明确的政策目标,并为之坚持。进攻马岛属于政治投机,没有考虑最坏后果。而当遇到挫折后又迅速承认失败没有坚持战斗。本土没有遭到攻击,英国舰队更不可能长期逗留。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呢?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铁尔加里总统下令军队攻占了马岛并宣誓主权。

英国朝野群情激昂,英国首相及保守党*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讲话,誓言进行反击。英国迅速组织以*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首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南下大西洋,马岛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英阿两国军队在马岛海域进行了激烈血腥的战斗,陆海空硝烟弥漫、双方损失惨重。经过74天的厮杀,6月14日,英国军队成功登上并占领马岛,岛上阿军投降,阿根廷宣布战争失败。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阿根廷军队依托本土在家门口作战,为什么会败于劳师远征的英军呢?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

1 国家实力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称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伤了元气,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失业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面临种种社会危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的世界,英国仍属于资本主义强国。

跟老牌列强英国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属于南美洲一个地区性强国,二者无法相提并论。

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16年独立以后经济逐步发展,到了20世纪脱颖而出成为南美地区的强国,自诩是:南美洲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0几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工人不断罢工反对军政府的执政,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面对国内的种种困境,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和公众的视线,决定出兵马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2 外部支持

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促使联合国通过并发表决议: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

欧洲盟友纷纷对阿根廷发起贸易制裁,以示对英国的支持。法国跟阿根廷有军火贸易,当时正陆续向阿根廷出售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暂停了军火出售。法国的这一决定对马岛战争后期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美国口头上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暗地里向英国开放了位于大西洋深处的阿森松岛上的美军基地。

阿森松岛位于英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中间的位置,距离两方各5000多公里。英国特混舰队在阿森松岛短暂停留歇脚,补充给养,海军陆战队在岛上进行了登陆训练。

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还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给这个西方盟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阿根廷这边儿就尴尬了,南美洲国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持阿根廷,但仅限于口头支持,拿不出什么实际行动。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历史上一直有领土纠纷和军事冲突,智利担心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会野心膨胀,继续蚕食智利的领土。

马岛战争期间,智利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向英军提供阿根廷战机起降的雷达情报。

“他们帮助了我们”。三十多年以后,对于智利当年的雪中送炭,英国老兵仍然充满了感激。

3 军事比拼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如同两个拳击手,不论你的后勤保障好坏,观众的支持度强弱,最终,决胜负定乾坤还得靠各自的拳头说话。

英军以马岛为中心,画设了一个三百海里的禁区,宣称禁区里的任何敌机敌舰将会被毫不留情的予以击落击沉。

英军如此有底气是有根源的,跟阿军相比,当时的英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英舰各自都具备一定的防空反潜能力,搭配航空母舰的配合,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组成了一个防空、防海、防潜的立体火力网。

阿根廷海军虽然在军舰数量和吨位上也很可观,但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古董舰,没有起码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了避免成为靶子,阿舰纷纷撤离马岛周围的海域,使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孤立无援。

即使这样,英潜艇仍然击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军只能孤军奋战,他们用之前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先后击沉了英军的谢尔菲德号、考文垂号等几艘军舰,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战机被击落的损失。当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打完之后,阿根廷空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了。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