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北京

2025-09-19 11:51:51 体育 qqbyg

嘿,各位吃瓜群众们,还记得2018年那个冬天吗?当大家伙儿还裹着小棉袄,搓着手手,守在电视机前看平昌冬奥会的时候,是不是被闭幕式上那短短的八分钟给整得虎躯一震?没错,我说的就是传说中的“北京8分钟”!当时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凡尔赛”现场,用实力告诉全世界:四年后,来我家,管够!

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头唠。平昌冬奥会闭幕,按照传统,下一届主办城市要来个文艺表演,算是接棒仪式。这任务,又双叒叕落到了我们熟悉的“老谋子”——张艺谋导演的肩上。大家一听是张导,DNA立马就动了,脑子里全是2008年那个夏天,鸟巢里人山人海,击缶而歌的宏大场面。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次老谋子是不是又要搞“人海战术”了?是不是又要找几千个演员,摆出各种酷炫的造型?

结果,当那8分钟真的上演时,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这次,张导不玩人海了,改玩“科技与狠活”了!整个舞台上,演员加起来也就那么二十来号人,外加两只萌得犯规的大熊猫。主角是谁?是那些会发光、会移动、还会跟你玩捉迷藏的“冰屏”!

来,给没来得及上课的同学补补课。所谓的“冰屏”,其实是一种超先进的透明LED显示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巨大的、能播放视频的玻璃。当24名轮滑演员,穿着特制的LED服装,脚踩轮滑鞋,推着这些比人还高的“冰屏”在舞台上丝滑般地穿梭时,那画面,简直了!这些屏幕时而组成雄伟的长城,时而化作飞驰的高铁,时而又变成连接你我的互联网数据流。地面上的投影和冰屏上的影像完美结合,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拟。这波操作,直接把韩国朋友们给看懵了,估计心里在想:“好家伙,这是把未来直接搬到舞台上了?”

这24位轮滑演员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可都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练家子”。你想想,平昌那个露天体育场,气温零下好几度,风还嗖嗖地刮。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们不仅要穿着几十斤重的表演服,还得推着重达80公斤的“冰屏”,在冰面上保持队形,速度、角度、卡点,一个都不能错。这背后得练多少遍?据说为了模拟现场的大风,排练时旁边直接上了N台大功率鼓风机对着吹。这已经不是表演了,这是在参加“极限挑战”啊!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北京

除了人力驱动,现场还有24个智能机器人跟演员们一起“跳舞”。这些机器人小车驮着“冰屏”,通过复杂的程序设定,与演员们的动作精准配合。人类的灵动和机器的精准,上演了一场冰上版的“人机共舞”,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味道。可以说,这8分钟,每一秒都在秀肌肉,秀的不是人多,而是我们科技树点得有多高!什么叫文化输出?这就是!用最酷炫的方式,给你种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当然,最抢镜的还是那两只胖乎乎、会发光的熊猫队长。它们可不是简单的吉祥物,而是“熊猫信使”。它们通过“虫洞”穿越到平昌,带着全中国人民的热情邀请函,邀请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来北京做客。当屏幕上出现中国结、巨龙、凤凰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与共享单车、网购、中国桥梁这些现代成就交织在一起时,那种自豪感简直要溢出屏幕了。很多网友当时就评论:“看完这8分钟,我只想说两个字:牛牪!”“张艺谋yyds,08年玩的是艺术,18年玩的是魔法!”

整个表演的核心理念,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创作。通过冰屏和地面投影,构建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空间。演员们划出的轨迹,代表着大数据时代每一条连接你我的网线。最后的画面,是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笑脸,以及用各国语言书写的“欢迎来到北京”。这波格局,直接拉满。它不再是单纯地展示“我有什么”,而是在表达一种“我们一起”的姿态,欢迎大家来参与一场冰雪派对。

据说,为了这短短的8分钟,整个团队从创意到排练,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为了保密,整个项目代号叫“熊猫快递员行动”,听着就又萌又神秘。而且,在极寒天气下,如何保证这些高精尖的电子设备不出岔子,也是个巨大的挑战。电池续航、屏幕亮度、信号传输,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坎。最终能呈现出如此完美的效果,只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

所以,平昌冬奥会上的“北京8分钟”,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像是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预告片。它告诉世界,四(哦不,当时是2018年)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融合了科技、艺术和人文的冰雪盛宴。不过话说回来,那两只熊猫信使那么可爱,它们表演完是坐高铁回去的还是坐飞机回去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