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羽毛球“四大天王”是杨阳(中国)、赵剑华(中国)、苏吉亚托(印尼)和弗罗斯特(丹麦)。
1、杨阳 中国。1963年生,身高1.76米。1984年,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第十三届汤姆斯杯卫冕战,出任第三单打,五场球均获胜利。同年9月在第四届世界杯赛中,他击败许多世界名将而获亚军,1985年击败费罗斯特而夺取香港公开赛男单冠军,1986年又夺得日本、香港公开赛男单冠军,并为中国队重新夺回汤姆斯杯赢了关键场次,1987年连续在世界锦标赛和各种世界公开赛中夺冠。 1988年他勇夺奥运会表演赛男单桂冠,1990年又为中国男队卫冕汤姆斯杯成功而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他被学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中的“王中王”。
2、赵剑华 中国。1965年生,身高1.82米,左手握拍。在1984年底参加的苏格兰公开赛中.他一鸣惊人,先后击败世界名将费罗斯特、尼尔霍夫等,夺取男单冠军,时隔两个月, 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 他连克费罗斯特、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比0淘汰了印尼名将林水镜, 在决赛与费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 赵剑华在下到三个月时间里,连续击败四名世界羽坛顶尖好手, 震动了国际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 然而,正当他继续向世界羽坛高峰攀登时,急性肺炎发作,使他整整耽误了一年。1986 年他病愈复出后,体力有所下降,技术却不减当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 中国和泰国公开赛、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90年,他又再次获得全英锦标赛冠军。
3、费罗斯特 丹麦。1958年生,身高L90米。在1980、1981两年中,他先后战胜梁海量、林水镜、普拉卡什等世界名将,确立了在世界羽坛中的地位,成为80年代世界羽坛的最优秀的选手之一,被人们誉为“常胜将军”。他与杨阳、赵剑华、苏吉亚托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费罗斯特跻身于世界强手之中有两大特点:一是身材高大,体力充沛,力量大,比赛作风顽强;二是技术全面,步法灵活,落点刁,致使80年代中期,许多世界强手由于不适应他的打法而败在他的手下,让他保持了200多场不败的比赛记录。1984年,他一举夺取了包括全英锦标赛和大奖赛总决赛等世界大赛的八项冠军,进入了他在世界羽坛中最辉煌的时期。
4、苏吉亚托 印度尼西亚。1962年生,身高1.70米。他是主攻型选手,是80年代世界著名羽坛球星。他12岁起打羽毛球,1978年代表印尼参加东南亚中学生比赛,1980年在中国台北精英赛中获得亚军,1982年在印尼公开赛中过关斩将一举夺得男单冠军,1983年又获世锦赛男单冠军。 1985年在世界杯赛决赛中,他勇克费罗斯特,夺得男单冠军,1986年后又先后在中国公开赛、印尼公开赛、世界杯赛中屡获冠军,被称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之一。
中国羽毛球队的历史上,最强女双当属葛菲/顾俊。
两位都是江苏籍选手,不过一个内敛含蓄(葛菲),一个活泼开朗(顾俊)。
两人在江苏省羽毛球队时就是女双搭档,1993年底同时入选国家羽毛球队,依然是女双搭档。葛菲主要负责网前,顾俊主要负责底线扣杀。
她们号称“天下第一双”美誉,如今再看成绩,就会发现这个美誉名副其实,用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羽坛女双GOAT。
1993年:获得泰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1994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泰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1995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苏迪曼杯冠军、印尼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世界羽毛球大奖赛女双冠军;
1996年:中国台北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亚特兰大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
1997年:苏迪曼杯冠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世界杯羽毛球赛女双冠军;
199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瑞士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尤伯杯冠军、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亚运会女双冠军;
1999年: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女双冠军、苏迪曼杯冠军、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
葛菲/顾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女双冠军是国羽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她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双项目卫冕也是国羽第一对卫冕组合。
1996年-1999年这四年属于她们的巅峰期。连续4年,她们保持着国际赛事外战不败的赫赫战绩,打遍天下无敌手,一副孤独求败的状态。
八十年代广西藉国家羽毛球队员:黄华、农群华、吴文凯、胡宁。
1、黄华
黄华,女,壮族,1969年11月16日出生于广西河池市,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1990年在世界杯羽毛球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奥运会后退役。
1984年,年仅15岁的黄华便从广西队升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黄华得到了老教练陈玉娘的悉心指点,球技也突飞猛进。1987年,18岁的黄华获得全运会女单第三名。两年后,黄华打进世锦赛女单决赛,最终不敌大名鼎鼎的师姐李玲蔚。1990年,随着李玲蔚和韩爱萍相继退役,黄华开始在世界羽坛大展拳脚。当年,黄华不仅和队友连夺尤伯杯和亚运会女团冠军,还夺得日本、瑞典、泰国、马来西亚公开赛冠军。
2、农群华
农群华,女,壮族人,(1966年7月20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人,中国著名羽毛球健将。原中国国家队羽毛球队运动员。1978年入选广西业余体校羽毛球队,1980年调入广西体工队羽毛球队,1983年进入国家羽毛球队集训,1988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队,1993年退役。曾获得两届尤伯杯赛冠军,1990年 北京亚运会团体、女双冠军,1991年世锦赛女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双亚军,1993年世锦赛女双冠军等。1996年10月在外交学院毕业后调入国家体委对外交流中心二部任翻译,1997年调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外事部任助理翻译,现为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3、吴文凯
吴文凯(1970~),男,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广西武鸣人。壮族。1980年入广西羽毛球队。1987年入国家羽毛球队。
吴文凯战绩
1990年获第十届世界杯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第十六届汤姆斯杯赛冠军。第十一届亚运会冠军。
1991年在第十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中获男子单打第三名,并与队友合作,获第二届苏迪曼杯赛第三名。日本公开赛冠军。韩国公开赛冠军。
1992年与队友合作,获第十七届汤姆斯杯赛第三名。香港公开赛冠军。韩国公开赛冠军。
1993年与队友合作,获第三届苏迪曼杯赛第三名。第七届全运会单打亚军。
198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90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曾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7年他毅然放弃了在国外担任教练的高薪聘请和颁布优裕生活环境,回到祖国,回到了家乡广西。
4、胡宁
胡宁(1966~),女,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广西南宁市人。壮族。15岁入选国家队一队,获得过尤伯杯羽毛球冠军,曾排名世界女单前八
;是广西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原广西羽毛球队,中国羽毛球队冠军, 1992 马来西亚吉隆坡尤伯杯羽毛球赛冠军。
5、广西羽球健儿的贡献
18人入选国家队广西羽球健儿屡夺金银;广西的羽毛球运动取得较好成绩,南宁市是作了很大贡献的。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广西历年输送到国家队的羽毛球运动员共有29名,其中有18名都来自南宁市,如吴文凯、吴文静兄妹,秦艺源,何国权、黄楠雁、李琪、胡宁等等,他们在国际国内的大赛上取得过金牌银牌铜牌等较好成绩,这对南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展开,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发展历史
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
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作为茶余饭后和休息时的消遣娱乐活动。
据传,在14世纪末,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
这就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伯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
“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但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70年代,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平分秋色。
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及混合打共5项比赛。
其余羽毛球比赛也很多,像汤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
发展
187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并且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
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
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
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二十五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十六届)混双列为比赛项目。
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羽毛球的新规则在试行了3个月后正式实施。
在该年汤尤杯赛中首先采用。
国内发展
1954年,先后一批报效祖国的赤子回国,并带回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同时组建了国家集训队。
继而我国在东南沿海几个主要大城市也成立了以归国华侨青年为骨干的羽毛球队,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总结了国内外羽毛球运动的经验教训并整理了技术资料,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进行了探索,不断改进训练方法。
其中,福建省运动队主要在技术的手法上、广东队主要在步法上进行了改革和突破。
同时借鉴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对多年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积极打法。
后来,又经过不断地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羽毛球运动所持有的“快、狠、准、活”技术风格。
我国运动员怀着一颗勇攀世界羽坛技术高峰、为国争光的雄心大志,吸取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勤学苦练,自觉地贯彻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运动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当时我国未加入国际羽联,故未参加世界性锦标赛。
但是在国际相互的交往中,多次与当时的世界强队进行过较量,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被许多国外电报誉为“无冕之王”、“冠军之冠军”等。
直到1981年5月,国际羽联重新恢复我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多年的夙愿——逐鹿世界羽坛,争夺世界桂冠,为国争光。
1981年7月,在第1届世界运动会上(美国洛杉矶),我国运动员陈昌杰、孙志安、姚喜明、刘霞和张爱玲夺取了男女单、双打的四项冠军。
1982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了全英羽毛球比赛,张爱玲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徐蓉,吴健秋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孪劲勇夺男子单打冠军。
同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赛,在第一天1:3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最终以5:4击败羽坛劲旅印尼队,夺得冠军。
1984年,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我国羽毛球女队又夺得了第10届“尤伯杯”。
紧随其后,我国又涌现出了杨阳、赵剑华、熊国宝、李永波、田秉毅和林瑛、吴迪茜、李玲蔚、韩爱萍等一批世界羽坛顶尖高手,从而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羽毛球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羽坛领先地位的基础,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为祖国夺得了众多的金牌,创造了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进入90年代,随着杨阳、赵剑华、李玲蔚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相继退役,我国暂时出现了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而印尼经过了多年的励精图治,涌现了一批以阿迪、王莲香为代表的新秀。
此外,欧洲也重新崛起,韩国、马来西亚有时有新人涌现,世界羽坛进入了群雄抗衡的时代。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项目竟与金牌无缘。
直到1995年才逐渐步出低谷,首次夺得“苏迪曼杯”。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葛菲,顾俊勇夺女双冠军,实现了我国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
1997年,我国运动员再次夺得“苏迪曼杯”,同时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三块金牌,开始步入再铸辉煌的历程。
2021年国家乒乓球男队队员名单:马龙、许昕、樊振东、梁靖崑、王楚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1比利时欧洲杯战绩,以及比利时国家队历届世界...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楚钦单打冠军后的微博王楚钦为什么微博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年世界杯在什么时候结束,以及世界杯2022...
2023年欧洲杯赛程时间表2023年的欧洲杯预选赛赛程有...